满仓面对股灾以及对未来的投资计划

天才之豆 : 满仓面对股灾以及对未来的投资计划满仓面对股灾以及未来的投资计划 先报上自己的仓位,目前大约130%左右,股灾3.0前约9成,这两天加了40%。其中A股大约105%的仓位,H股大约25%的仓位。 1)关于熔断和流动性 这次股灾,普遍的观点是熔断机制放大了恐慌,导致流动性缺失造成的,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 不过,这种流动性缺失造成的暴跌…满仓面对股灾以及未来的投资计划

先报上自己的仓位,目前大约130%左右,股灾3.0前约9成,这两天加了40%。其中A股大约105%的仓位,H股大约25%的仓位。

1)关于熔断和流动性
这次股灾,普遍的观点是熔断机制放大了恐慌,导致流动性缺失造成的,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
不过,这种流动性缺失造成的暴跌,其实是最不需要恐慌的。我们当初买入股票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看好这个企业,相信它未来能够为我们创造财富。所谓的流动性,完全和公司的内在价值没有一点关系。在最近一周,绝大部分企业股价急速下跌15%以上,但是一个企业的价值真的会在一周之内下降那么多吗?显然不会,变化的只是人心。因此,遇到这样的无脑恐慌下跌,对于那些被错杀的估值合理的优质企业而言,其实是确定性非常高的难得的买入良机。

2)关于未来
再来说说对未来的看法。港股是目前公认的价值洼地,经过这两天的下跌以后,又来到了前期的历史地位了,我也配置了很多的港股etf基金守候着。
而对于A股,许多人的态度很悲观,我觉得也不至于。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年里,社会上主流观点对于未来的判断是否正确。
在12年末,股民们普遍对13年抱有期望,谁知道却是一年的横盘;
在13年末,大部分人认为14年仍将是困难的一年,可是上证指数从2000点涨到了3000多点;
在14年末,主流观点是牛市已至,15年将是收获年,可实际上最终是个不涨不跌。
对于16年,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不乐观”。对于这样的观点的准确度,我觉得也是“不乐观”,最终是对是错,还有待验证。

所谓的趋势都是算命,但是从准确度最高的年线来看,仅仅只是比底部稍微抬高一点,未来如何实在是难以判断。
满仓面对股灾以及对未来的投资计划
经历了两轮牛熊以后,其实A股的幅度和H股差不多,只不过那些没什么权重的小票涨幅比较恐怖罢了。
满仓面对股灾以及对未来的投资计划
总体来看,目前处于绝对低点的港股,确实更安全、更具备投资价值,也是我未来增量资金入场的主要目标。
但是,A股是否就成为了鸡肋,应该全部抛弃了换入港股呢?我觉得也未必。

3)关于换股
不久前看了一段彼得林奇的故事。他买过一只股票,涨了5倍就卖了,可是这支股票最终上涨了25倍。他事后对此总结:“在股票上涨时卖出,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就好像把鲜花拔掉去灌溉野草(大概的意思)。”
现在的A股相对于港股就有点这样的味道,我觉得只要企业的估值还在合理区间,继续长期持有没问题,没必要去做什么卖掉买更便宜的操作,未来的胜负很难说。比如巴菲特,以年为单位持有股票,也并不会因为发现哪个更便宜,就频繁换来换去。
而且,无论在怎样的市场,都同时存在高估和低估的股票,都能选出值得买入的标的,没必要因为什么大环境水位高低而害怕下跌。

4)关于A H企业的选择。
从估值来看H股企业普遍比A便宜。但是其实这便宜主要集中在业绩下滑小盘股,周期股和银行等大烂臭上。可见香港对于企业的业绩更为看重。在费力的看了几只小股票以后,我发现个人能力所限,实在吃不透小盘股的内在价值。因此主要选择业绩稳定有分红保障的银行(个人认为银行的所谓种种危机是偏见,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现在就是底部)。
也正是因为香港对于企业的业绩更为看重,对于优质企业来说,H并不便宜(只是从pe、pb等数据上看,并不是说这些股票不好)。比如腾讯、统一、绿叶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等等。可以想见内地的茅台、东阿、白药等等优质企业即使放到港股,也大概不会出现那种匪夷所思的很便宜的价格(比如复星医药就是如此)。
因此,我觉得在这次股灾,对于H股的银行和ETF,以及A股中的合理估值优质大白马而言,是很好的介入机会。

5)关于偏见。
个人认为,现在A股的优质成熟公司之所以估值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都有觉得市值大了,企业发展空间不大的偏见(比如中国平安)。真是如此吗?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经济体量第二大的国家,没有一家千亿市值的医药公司,乳业龙头伊利800亿市值,其实空间大着呢。。。
举个例子,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时,它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了,买入至今还不是一样有数倍的发展空间嘛。所谓的天花板,大部分都不是理由。
这样的偏见,值得好好利用。
因为存在这样的偏见,加上现在所谓的熔断流动性的错杀,现在正是买入优质成熟公司的好时机。
@东先生的二狗子 @CyberSeed @灼二爷

粤ICP备15102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