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投资者排着队开通期货账户,这是分分秒秒要进场做多螺纹钢,怒炒焦炭的节奏。 连续的普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期货,俨然这价格越涨,买卖的积极性就越强。犹记得去年股灾前,A股成交量创下世界纪录还历历在目,转眼间,螺纹钢2500点只是牛市的起点。。。。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近日听闻,投资者排着队开通期货账户,这是分分秒秒要进场做多螺纹钢,怒炒焦炭的节奏。
连续的普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期货,俨然这价格越涨,买卖的积极性就越强。犹记得去年股灾前,A股成交量创下世界纪录还历历在目,转眼间,螺纹钢2500点只是牛市的起点。。。。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同一商品,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低需求越大,价格越高需求越小。
显然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的股票、期货市场是被打脸的,原因就在于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需求的对象是理性人,而我们市场上时时刻刻都充满了非理性的投资者,把所有的投资标的,甭管股票、螺纹还是焦炭,统统都炒成吉芬商品。眼见今日众人开户闯入期货市场这片红海追涨杀跌的情景,在可以窥见的未来,多数人录得亏损累累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
大家在平日的生活中,逛街购买商品,总是喜欢在商场打折大甩卖时抢购,因为价格划得来嘛,想必在股市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驾驭自己的理智的。为何在投资市场,就变成了全然不同的模样呢?其间原因值得深思。
在投资市场,非理性的人并非仅仅是我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都是如此。记得,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讲过投资的常识,其中有一条叫作:世界上几乎所有股票市场都是长期螺旋向上的。
这遭到了不少雪球球友的质疑:日本股市就不是螺旋向上的,日本股市只跌不涨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所谓日本失去的20年是怎么发生的。
如图,日经225指数年K线图,在1989年见到历史高点38957点之后,调头向下,跌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大熊市,直到2008年才见到了近些年的低点6994点。
这20年的下跌,也被称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提到这个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典故:广场协议,股市楼市大泡沫,东京土地价格合计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泡沫破灭后日本常年通缩,日本一代人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东东,因为从儿童时代10岁开始到30岁,从来没有听亲朋好友谈论过股票这件事儿。但很少有人提到这20年之前发生了什么。
仔细看一下,1990年之前的日股走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没有例外,日本股市也是螺旋向上的,只是如果投资者是在最疯狂的高点买入股票,那么他不得不承受浮亏的20年。要知道,在日本大熊市之前,股指从1970年的1929点一路上涨,经历了20年的牛市,最终到达38957的历史最高点。再往前看,1950年日经指数只有85点,也就是说日本在经历了40年,从85点涨到38957点,超过450倍升幅。日本股市为何会失去20年,那是因为在那之前连续涨了几百倍,这20年只是在针对前期大涨做调整。
这解释了那条常识:世界上几乎所有股票市场都是长期螺旋向上的。同时也印证了巴菲特说过的那句名言:股票最好在大幅下跌后买进而非上涨后。认识到这个规律,才是一个不会整天害怕世界崩溃的理性人。同时,在价格便宜时买,相较价格变贵后买更理性,这决定了你将经历不同的二十年。控制情绪,做理性人,是在股市生存的不二法则。
理性人,内心的平静很重要,如何帮助内心更为平静?我觉得适当地远离市场很重要。有时候离得太近,反而不容易看清楚大的格局。就相当于看着5分钟线做股票,格局很难宽厚。
本周看到好友 @糊糊糯糯 转帖一名叫 @把酒赏诗 的雪球用户写的一段体会:稍纵即逝的时点不是机会,它们只是回头看才知道是机会,而在当时却无从判断。不要试图抓住这种时点。好的操作都是毫不费力的。耐心等待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随手取之。
笔者也时常自问,与市场走得太近,是否总有心仪的标担心买不够的缺憾,这种期待会无意间加深交易的冲动。我们尝试建立一套交易模型,力图做到在连年下跌后买入,买入后持有。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求自己与市场保持距离,拒绝买,耐心地等待,等时间,等空间,等到一个不会稍纵即逝的机会。
【参数】:股价连续下跌两年后买入,或股价出现单年50%下跌后买入,均以年末收盘价买入。持有直到2015年末,以2015年末收盘价统计投资年化收益率。
先看股灾后的日本股市。黄色是下跌的年份,连续至少下跌两年买入1个单位资金,到2015年末,共发生7次买入机会,收益率居然全部为正值。在见到历史最高点回落的25年中,买入连续下跌的指数,可以不输钱,08年和11年的买入都获得了不错的年化收益水平。
在上证指数连续两年收跌后,买入持有。4次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率。
再来看看A股的公司。
平安银行是上市时间比较久的深圳A股。共有9次触发策略,以2015年收盘价11.99元作为期末股价,回溯这9次买入,每次开仓都可以盈利,最高年化20%,最低9%,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5%,这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收益率了。
云南白药。共有2次买入信号,年化收益率均可以超过30%,这是一个伟大的收益水平 。相反,如果你在连续2年上涨后追高买入的话,年化收益率水平会大大下降,有兴趣的人可以回溯试试看。
再来看看神创板,就拿第一个300001特锐德。2次买入信号,正好赶上了后来的神创估值打破世界纪录,分别买入4年涨了8.39倍,买入3年涨了11.39倍。年化收益率尽然高达75%和131%,当然这种收益率不可能持续。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拿的正面例子,事后诸葛亮,其实笔者拿了很多案例计算,如果按照这个保守的买跌策略,几乎95%以上都可以获得正收益,且收益率不赖,我们极端一点,就拿中国石油,众所周知,这个鬼仔A股上市后惹了一身骚,所以才有了那句“你才买了中石油,你全家都买了中石油”。从常人的世界观理解,买中石油几乎等于亏损。策略共4次买入,其中一次微幅亏损,两次保本,一次取得年化7%的收益率。是不是比想象好多了。如果每次都按纪律买入的话,也能取得一个平均战胜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了。连这厮都可以脱身,可见只要有纪律,最简单的策略,通过分散标的,都可以在A股游刃有余。况且实际上我们不会选择中石油这种强周期业绩不稳定的个股,我们会选择基本面优秀,历史经营稳健的弱周期股票构建一个股票池,在池中选择投资标的,完全可以获得更出色的成绩。
这么简单的策略为何会成功,因为连续的下跌本身已经释放了大部分的风险。理性人等商场打折时,进场买货,合情合理。策略的背后精髓在于:大格局乐观,小格局悲观。大格局相信优秀的公司是不断发展,股价是长期向上,小格局希望好生意也有好价格,买入长期大跌后的股票,相比追高更多了一层安全垫。
该策略的实验意在说明,远离市场,实现轻松投资并非不可能,他们只要构建一个股票池,最好ROE稳健(15%以上),估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每年只要在年底时,看看有没有连续两年下跌的一时落难的王子。有的话,动手买进,然后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去,5年后,10年后,20年后,财富增值不会比天天追涨杀跌的人差的。把时间省下来,去运动,去旅游,去听音乐会,去看电影,去追美剧,去摄影,去发现美食,去阅读,去见老友,去念念诗,去看看远方的田野,去一个远离市场的地方,去体会生命的每一刻。
正所谓:理性人高枕无忧,会投资更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