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文同发于雪球,码字不易,转载、复制请注明作者。《孟子·告子下》 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读过点历史书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均需要有这么一番磨练的。股市投资虽然说不上如此的“高度”和“严肃”,但是显然,大凡在股市上的成功者,同样也没有那么随随便便就成功的。 我经常想,股市长期投资需要一个人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我想,当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格局、大视野,当有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化繁为简、直达本质的商业洞察力,这些素质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如果你没有一颗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大心脏”,没有一种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耐力、定力,或许前面的那些东西都会化成一句空话。过去革命时期,国民党那边总是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我有时觉得,你若想在股市上成功,就需要将自己铸造成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然而,这种“特殊”来自何处呢?(以前多次谈及,此处只点点题) 1、来自于你投资的世界观。呵呵,不就是在股市里投资吗?有这么“严重”,还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实际上,你有什么样的投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比如,如果你是真心实意地、而不是假情假意地将自己当成企业的所有人来看待,真正地是将买股票当成买入股权、而不是仅当作交易的筹码来看待,那么,显然你的关注点是在“比赛场”,相反,那么显然,你的更多关注点一定是在“记分牌”上。我以前曾将股市上所有的参与者,简单粗暴地分为两类,即一类是投资者,一类是交易者。所以,自己究竟是扮演什么角度,其实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来源于自己的这种投资世界观。2、来自于对股市长期运行规律、复利规律的根本性认识。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规律是螺旋向上的。而且就长期来讲,股票是最值得拥有的家庭资产性财产。复利规律越到后期,你就会越认识到它的威力,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的艰难。据我观察,许多人的可悲之处,或许是在股市里“征战”多年,而对复利规律缺乏根本性认识,甚至多少年来“空悲切,白了少年头”!3、来自于基于以上认识基础之上而建立的一套经过市场考验,并证明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人都是有人性弱点的,而且这种弱点是我们后天难以克服的。怎么办?我个人的深刻体会是要建立一个买入、持有、卖出的投资体系。而当自己的心中突然崩出一些“小魔鬼”之时,自己能够理性地运用这个投资体系去管住自己。记住,是用投资体系管理自己,而不是任性为之。4、来自于自己一个长期的财富健康规划。本金少并不是问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讲更不是个问题,因为投资要趁早,年轻本身就是优势,我们可以一边工作或实业,一边将剩余的现金流持继流入,如此,有长长的坡,有湿湿的雪,自己人生的财富雪球相信是会越滚越大的(争取中年以后家庭资产性收入大于固定收入,当是努力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怕的就是自己仅仅是拿点钱在这里随便玩玩,或者眼红了不知天高地厚地去赌博。我曾经说过的:道正,就不怕路远!5、最后很为重要的还是那么一种长持的悠闲心态。常见有文说,人的性情是由基因决定的,这言外之意,在投资上似乎我们后天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对这种基因决定论,我是持反对态度的。果如是,那我们搞个基因检测,看一看自己适合就待下去,不适合就干点的去,多么简单!我个人的体会或者观察是,人的性情确实有先天之因素,而且投资的策略与风格也确实与这种性情有关,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于后天的学习与修养。这一点恰如开篇孟子所说的,是需要经受一番痛苦磨练,以及如同儒家倡导的那种“内省”的过程的。而其中长久的专注,更是一种致命的成功要素。我总是觉得,如果一个人五年、十年、二十年持续地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成功是迟早的事情。而这种专注,实则是来自于一种热爱!是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关键是要热爱它。更何况股市投资关系到我们自己家庭的财富命运,岂可懈怠儿戏乎?!在此,不妨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点个人经验。比如,我的夫人以前经常说,股市投资这事儿可真是一种精神折磨,光说赚了钱了,这付出多大的精神成本啊!在此说明一下,作为个人投资者,当你将家里的很大资产投资于股市之时,唯一一个需要支持的人当然是自己的爱人,这个支持来自于对你投资理念的理解(别忘了常与老婆沟通、教育啊),还来自于对你投资能力的信任(老婆经常疑神疑鬼的,你也搞不好投资啊)。尽管如此,我自己的主账户,我还是建议夫人不要常常打开观看,因为随着资金量的加大、市值的增加,并不是所有的人能够经受住那种“精神折磨”的。我想,这一点,经受过去年股灾的人,一定会对此有着深刻的“心领神会”的。我的夫人还常常说,看你一有时间,就趴在电脑前研究股票,似乎生活中除了股票就没有别的什么了(当然我还是有别的爱好的)!在此,还是真实披露一下:夫人此言不虚,因为像我这个年纪的人(不过,放心,与92岁仍坚持投资的芒格相比,我可还是年轻人啊!),有的是抱抱下一代,或者打打麻将,或者品品茶侃大山了,而我一有时间差不多就开始研究起投资或者阅读起来。为何如此入迷也?唯热爱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一旦热爱,那种所谓的精神折磨便不再是折磨,甚至可以升华为精神快乐、精神享受了。所以说,作为一个投资人,你什么时候将投资真的当成一种“很有意思”的事情之时,或许你那种持股的悠闲心态便出来了。再说得世俗一点:当随着你投资功力浙进,以及收入的不断增加,到了一定年龄,比如说到了中年,你突然发现你的年财产性收入比你的固定收入还要多时,是不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情呢?不过,在此说明一下,如果你还是个年轻人,我真诚的建议还是先做好正常工作,让自己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如是,可以将股市作为财产性收入增殖的重要渠道(仅此而已,不作暴富的渠道),然后一边研究投资,一边工作着并有着现金流的流入。我个人的经验认为,有这种状态的人,反而更适合在股市上长久生存下去,并且还能够保持一种“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才能在股市笑看风云,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行文至此,我们再品读一下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到的做学问、做事的三种境界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段话我经常细细品味,真真是绝妙之至,令人叹服!
人生在世,做学问如是,做事如是,做股市投资又何尝不如是乎?!
或许当我们蓦见那“灯火阑珊”时,那种悠然快乐的投资心态自然也就形成了。
按:行文至此,我的这个系列谈也就到此打住了。或许有朋友要问:看你说得一套套的,你的实战效果究竟如何呢(在前面系列谈中,就有一人曾点评到“又一马谡”)?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股市中,其实真的不乏这种人,即他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这种毛病,拿了指导人,则害人(如过去的赵括与马谡);拿了律己,则会害了自己与家人。当然,也正如巴菲特说,我们的布道要比实际做得好。投资上的圣人均是如此,更何况我们乎?!尽管如此,自己顺便再披露一下自己女儿的账户(反正博客中也是笔笔实录的),更为主要是的验证一下,看一看我的持股是不是与我的这个系列谈契合一致,比如,我的选股是不是运用的我那9把“快刀”,我的持有期限看一看是否是以年为单位持有。这个账户全是真金白银,虽然收益并不是很高,但是经历过去年的股灾种种,以及今年年初的融断机制被废,而自己并无大伤,自己仍然是心满意足的。投资确实知易行难,自己是力求去做一个知行合一、言行合一的人,因为自己的投资说到底还是关系到自己家庭的财富健康计划,与他人无关。女儿账户至2016年8月6日:1、贵州茅台,550股,成本124.19元,现价305.930元;2、同仁堂,3100股,成本18.66元,现价30.55元;3、东阿阿胶,4900股,成本41.731元,现价55.03元;4、康美药业,14200股,成本11.011元,现价16.01元。5、现金7375.14元,主要是分红所得,现用于打新股。合计:投入总资金50万元,现总市值76.896164元。绝对收益率53.79%(从15年起粗算)。 这个账户实际上从12年4-9月开始买入10万元,14年-15年11月投入资金量最多(40万)。以前的收益也没有细算,如果从12年首批买入成本算起,收益率还要高。但对于个人来讲,收益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总资产增长多少。具体情况,见下面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