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若想通过分析企业获利就应当让分析企业成为专业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投资的时候,他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或者证券分析师。我个人认为分析企业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投资者可以不去做。至少目前,我通过一组量化组合,几个财务指标活得挺好。
我认为如果投资者若想通过分析企业获利就应当让分析企业成为专业。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投资者在分析具体的企业前应当首先形成属于自己的观察角度、观察与分析方法、基本理论和原则。目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盘菜。没有投资者可以理解所有的企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者到处拾人牙慧,看别人的分析来做决定都是没有前途的。
就我个人学习体会和经验来说,需要仔细分析的企业分布在两头:不好的和优秀的企业。不好企业(烟蒂)的分析当然不是看它也没有前景而是看其在价格及其低迷的时候有没有套利的可能。套利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及生意(专业性很强的生意)。套利分析需要专门的训练,为此巴菲特在师从格雷厄姆那里读完研究生以后,又软磨硬泡的想办法到格雷厄姆那儿打了两年工。烟蒂企业的套利如合并、分拆等除了分析外,还涉及到资产出售、员工解雇、法律诉讼等等事情,绝对不是敲敲键盘就能完事的。
如果希望买入并持有,那么很差的企业根本不用看,因为,不要与时间为敌嘛。就我的经验,A股的大部分企业因为盈利能力很低和负债太高,根本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分析,有内部信息的投机个卖壳,否则根本不用理会。
对于那些看起来可以持有的企业,大部分的命运其实很简单,宏观经济好的时候生意还行,不好的时候生意就差。也就是说基本都可以看作周期公司。这些企业也用不着深入分析,用个财务筛选系统,选出财务还健康,历史业绩也说的过去的,价格低于某个水平就分散的买入一些,靠大数定律求个概率赢。
优秀企业之所以优秀,一般来说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强大的竞争优势且有护城河,有成长性或者稳定的商业前景,正确的企业战略以及优秀而诚信的管理层等等。因此,要确定一个企业是否足够优秀确实需要深入分析。但优秀的企业非常少,那么投资者要首先能够筛选出比较接近的候选企业来。我认为,那种一上来就讨论企业前景的所谓分析基本不靠谱,即使是芒格也是把企业分为熟悉,较为理解和不能理解三类,首先是否是自己熟悉的企业或行业。而这种熟悉是建立在对行业和代表企业大量的研究和长时间的跟踪上的。这种大量的研究和长时间的跟踪不就是一种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吗?
当然,不能认为只有某个特定方法才是正确方的法,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式。我只是认为,除非某个人已经到了至臻化境的境界,否则所谓专业就是投资者会自觉地按照某种套路对某些而不是全部企业进行有调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