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称为阶层固化。--百度百科
上图,一个点越靠右代表这个国家贫富差距越大,一个点越靠上代表这个国家“代际流动性”越差。代际流动性指任何一个阶级的人,他的子女收入离开这个阶级的比例。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体系下,阶层固化是一种必然现象,区别就是程度问题,就像是贫富差距。上图是维基百科提供的数据,主要国家的基尼系数和阶层固化标示图。这个图,对于理解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核心因素有三个:第一、市场经济;第二、科学技术发展;第三、社会稳定。那么,社会阶层划分会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制约?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的理解存在偏颇。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是不是会严重桎梏社会经济发展。 没看到权威机构对印度经济发展的预期中出现对其特有的种姓制度负面影响的高度重视,似乎这个问题不是本质问题,而一般的直觉是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种姓制度,是公元前600年雅利安人引入印度的社会制度体系,前身是为了简单规划从事劳动生产的人群分化,逐步演变成一种社会阶层划分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上图没有印度,如果有,种性制度会造成阶层流动性特别低,几千年不变子承父业,形成牢不可破的社会阶层体系。同现代社会相比,双方的区别就是代际流动性程度问题,现代发达国家如美国依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阶层固化问题。从数据上看,中国的阶层固化问题要超过美国,这也许是事实。 阶层固化导致社会各阶层代代相传保持固有的阶级属性,这个数据统计在佛罗伦萨体现出600年固化,在未来中国也必然如此。印度的阶层固化,只不过是简单粗暴而已,同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双方的实际区别并不是很大,本质上社会存在分别就必然存在阶层固化。屌丝逆袭属于小概率事件,是传奇。 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进化过程中,一批人成为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返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财富划分里,50%、60%的贫困阶层存在代际固化现象,30%、40%的中产阶级也存在返贫现象。10%的富裕阶层,1%的超富阶层,代际固化更加严重。 未来中国会崛起一批中产阶级,这个判断大方向没错,但是,过度乐观也是毫无疑义。真正研究过阶层固化现象之后,你就会对个体变化有信心,对群体变化毫无信心。个体,是有可能创造奇迹的。群体,千百年来人类就没尝试过根本改变。 共产主义革命带来的社会实践结果是,贫富差距、阶层固化依旧,无产阶级还是底层群体,利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翻身的群体上升到统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