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杠杆吹大楼市泡沫 绑架实体经济

随着社会杠杆率不断攀升,高杠杆带来的隐患开始显现。早在今年5月,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表明:一定要抛弃货币宽松加码以加快经济增长的幻想。金融杠杆的副作用:金融加杠杆吹大了房价泡沫,绑架了实体经济,还可能带来金融危机。

 

货币宽松、金融杠杆不该是发展经济的常态
文/陈思进 

 

6月26日,在瑞士举行的第86届国际清算银行年会闭幕了。鉴于当前的世界经济情况,国际清算银行特别警告:全球央行应警惕高债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长期以国债推动全球经济并不可靠,各国有必要调整财政政策,以防范经济泡沫,并消除市场不稳定因素。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就在头版刊登“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给国家经济及未来的政策定下了基调: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硬推经济增长,一定要抛弃货币宽松加码以加快经济增长的幻想。

也就是说,今后股市、楼市和汇市的政策取向,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上,再也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对于经济反弹的客观认识,将不是V型或U型反转,而将是L型走势新常态,这恰好呼应了国际清算银行的预警。

因为有史可鉴,货币宽松、金融杠杆不该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这些年来欧美的经济危机,主要就是因为货币宽松、金融杠杆所致。前几年,美联储的三次量化货币宽松,总共购买了3.5万亿美元的债券,资产负债表创历史纪录突破4万亿美元,其规模高达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2%!

随着货币宽松政策边际效益递减,加息好似“关紧水龙头”——收紧货币势在必行。然而央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率仍有其理由,主要面对如下压力来源:

由于全球储蓄过剩,出口强国像欧佩克国家和中国购买了巨额的西方债券,这压低了借贷成本。而全球贫富差距增加了未能充分利用的储蓄,因为富人把大部分的收入都储存了起来。因此,需要跌至谷底水平的实际利率(即通货膨胀调整后)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并保持加速运行,就好似水龙头打开放水一般。但是长期低利率的弊病已然显现,其结果就是拖累长期结构性的趋势。

自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至2016年3月底,全球各大央行总共降息多达650次!这意味着平均而言,每三个交易日央行降息一次。今年3月,又有10个央行纷纷下调利率,连亚美尼亚也都加入了这一行列,创下单月频繁降息的最高纪录。而欧洲央行、日本、瑞士、以及北欧的一些央行,都将利率降至低于零利率,甚至走上负利率的货币政策。

尽管各大央行向市场倾泻了巨额资金的货币刺激政策,但我们得到的是怎样的回报呢:全球经济在过去7年间,相比危机之前平均4.2%的增长率,仅仅录得3.2%的平庸增长。

此外,2016年欧洲银行股成了投资者的噩梦,欧洲斯托克600银行业指数下跌22%,意大利斯托克银行指数累计下跌35%,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更是暴跌40%。瑞士银行(The
Swiss Bank)股过去3个月也暴跌37%,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2016年一季度暴跌超过37%。这是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即将面临的新一轮金融危机。

因为归根到底,任何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空气、水、粮食等),都不该成为金融投资产品。而房子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正如《人民日报》权威人士所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也是他们购买的最大宗商品,绝大多数家庭不向银行贷款就买不了房子。

也正是这一信贷消费模式(金融杠杆)的特点,严重扭曲了楼市的供求关系——只要有购房意愿,就能从银行获得房贷。如果说前几年的房市热,是由供求关系生成的,诸如稳定的家庭收入、丰厚的储蓄和购买能力,那么当房市泡沫被吹起来的时候,购房就不是为了简单地居住,而是视买房为盈利丰厚的投资工具。

因为房价在上涨,而且还会不断地朝上涨。在全球央行不断降低利率和降低首付——即增加金融杠杆,使房价日日朝上涨。在买卖房屋盈利巨大的背景下,投机客进场了,泡沫渐渐地越吹越大。然而有史可鉴,持续过热的楼市将绑架实体经济,并总是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

首先,由于高房价带来的房地产暴利,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阻碍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创造,损害了实业;其次,高房价挫伤民众的购买力,大幅降低内需。

此外,高房价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其高成本阻碍了中下层收入家庭购房的能力,使得房子库存严重。房价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幅度超过10倍,房子库存严重。

从《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文章来分析,上调利率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一旦利率升至“正常”水平,流动性随着“水龙头的关闭”而逐渐降低,资本市场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呢?从历史上看,首先就是各种资产泡沫的破灭(包括中国楼市泡沫),使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房子是用来住的”,而非投机炒作的!

自2008年以来,中国形成了约8万亿美元的过剩固定投资,从长远来说,中国经济摆脱对重工业和大规模投资的依赖,经济转向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模式,去产能过剩——关、停、并、转已成必然,导致像日本那样的“L”形走势的局面。

这些年,日本经济失去20年的说法广为流传。而事实上,日本经济并非想象那么糟糕,只不过是回归健康正常的L型走势。正如权威人士做出“L”判断的那样:“退一步”为了“进两步”。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目前,市场显然低估了美联储加息的概率。一般认为,美联储年内最多只加息一次,可能一次利息都不加,甚至觉得英国成功脱离欧盟,令美联储顾忌市场波动而停止加息。

可事实上,5月27日(星期五),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哈佛大学演讲时,终于向即将欢度长周末的美国民众,一改过去的闪烁其辞,明确表示未来几个月就将加息。

有鉴于当前,全球都处于“竞争性低利率”的状态,“八国集团”中的德、法、意、日已经采取负利率政策,加拿大和俄罗斯因饱受油价下跌的摧残,估计离开负利率的日子也不远了。

之前美联储马上就要加息的老调子,犹如高喊“狼来了”的童话故事般,已经唱了将近十年,除了去年底微调0.25%外,利率从未真正地像样调整过。而长久低利率的危害已然渐渐显现出来(除了之前反复分析指出过的超低利率的弊端之外),长久低利率和潜在负利率政策,已然使得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难以承诺养老金支出,如不改变的话,欧美社会信用体系将崩溃。

比如,美国六月可能考虑延期至67岁开始拿养老金,加拿大更可能延期至69岁。但这样非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又挤压了年轻人的就业,社会问题将更大!虽然美联储的官员们表示,加息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而经济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的学问。美联储如果再不加息,其退休金系统将破产,信用系统将崩溃,那是不堪设想的!同时,随着油价、房价等回升、通胀已接近2%(美联储必须加息的极限)、以及失业率将继续下跌(过了罢工期)等原因,我认为,今年加息二次,明年加息三次将是大概率事件。

总之,全球央行之前所奉行的货币宽松、增加金融杠杆的政策,并没有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反倒使金融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已然走到了尽头。很显然,去产能、去杠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新常态,“L”形反而代表着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象征。

(注:1、跨国金融商战长篇小说《心机》全新再版《绝情华尔街》(正在影视改编,当当:http://url.cn/2LEbtsC;亚马逊:http://url.cn/29ZAQZV;京东:http://url.cn/27lEpUd);2、《思进看世界》系列第一部即将出版;3、长篇小说《归·去·来》命运三部曲第一部即将出版)

粤ICP备15102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