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投资第一课》中提到过的期限配对吗?其实我刚做投资的时候,心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当时只要看见低估的好股票,就省吃俭用地把余钱拿来买股票。当时义无反顾买入的,是曾经最低估的民生银行。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低估,股价就是很衰。反正你懂的,当某只股票萎靡不振的时候,各种理由也就拔地而起。比如“事业部改革阵痛期”等等。我当时之所以看中民生银行,除了较低的估值外,还有它隐藏了50个亿的隐蔽资产(海通证券)。至于商贷通(小微)什么的,都是后来的事儿了。
08年的股市,异常惨烈。各种坏消息扑面而来,特别是雷曼倒闭那会儿,媒体说:不清楚中国的银行业到底持有多少美国次级资产,可能有多少多少云云(数字一个比一个大)。当时只要一打开电视,财经新闻就围着次贷危机跑。不久后,A股的各家上市银行纷纷开始澄清——手中持有的次级债微乎其微。只有某家国字头的银行稍微多一点。但是A股银行股仍然不见好转,不少人心中升腾着绝望,心中害怕又想早日结束害怕,就像从30楼闭眼跳下,挣扎着叫喊:“怎么还不到底,怎么还不到底?”。当时的情况,比现在2016年的熊市惨烈多了,上证从六千盘跌至千六!
我手中的民生银行在雷曼倒闭了两个多月后,才创下了3.78元的最低价。当时我从7元一路买到4元,先是买光了积蓄,然后每个月发了工资就接着买。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并没有太多恐惧。我对自己认真分析过的股票,十分有信心。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恨钱少,恨不得把身上的每一分钱都投进去——就像集邮爱好者那样,一心要把心仪的邮票都买下来。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坏消息扑面而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敢买股票的时候,这时反而要顶着压力上。当我卖出民生银行时,已经是2012年,股价比08年的低点已经上涨4倍多。虽然在这一笔投资上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现在回首起来,其实当时的投资风险是很大的。
记住:风险事件没有发生,不代表风险不存在。
如今,我已经不会再像当年那样冒进了。当时最大的风险,其实是不该短钱长投。在那段难熬的岁月,我一边盘算着要买入多少钱的股票,一边精打细算着每一笔生活开支,手中紧巴紧巴的。任何时刻,只要我现金流没安排好——比如下个月的奖金没及时到位,或者产生一笔计划外开支,都会迫使我在低点卖出手中的优质股票!!!即便你有十二分不愿意,但却倒在黎明前,这感觉,这酸爽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去规划资金的现金流,将投资进行期限配对。简言之就是,只有长期用不到的钱,才会投入股票;短期内要用到的钱,投入更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股票投资方面,我的目标值是年化26%;而短期低风险投资这一块,我更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在我需要用钱的时候,随时可以提取,而且不会产生损失——至于收益率则相对没那么重要了。
2014年以后,我从原单位离职了。利弊参半——好处是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投资,时间更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跳着踢踏舞在自家客厅上班。而另一个明显的坏处是,因为抛弃了稳定的薪资收入,我的现金流管理变得更重要,也更复杂了。
前段时间长投网找到我,希望我写一个《绝不亏钱投资法》的教学课程,也就是保本型投资。我这才注意到,其实在离职后的这段时间,我的期限配对(现金流管理)已经进化到“2.0模式”。即:
1、 长期资金投股票,股息反哺现金流;
2、
半年至一年内可能用到的中期资金,投资低风险及套利,依次经历了:短期债券事件套利、分级债基合并套利、封闭债基转开套利、分级A利率轮动和下折轮动等等。
3、
近期可能用到的资金(含一定量的储备资金)只用于保本型投资。
股票投资自不用说了,一直在做的。而像中期套利型的投资,我之前也发了不少文章。中期套利有一个局限性:就是机会出现时要善于观察并及时抓住。投资者即便知道这些知识,也不一定能及时抓住机会。
而保本型投资技巧,却可以持续运用,而且这些技巧并不都在证券市场当中。比如:一年多前在陆某所投的保险产品,结算利率6.5%。我上个月才发现,它现在还是按6.5%的利率在持续给我结算收益。只要我不退保,它还会一直按6.5%的利率持续下去!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封闭期后,目前我随时可以退保拿回本息(流动性极佳),而且不用缴纳任何退保费。
可遗憾的事情来了——这么好的保本型投资,为何当初我没有多投点?我投了多少可能你们都猜不到,我只投了400元,而且是因为要销投资币才投的。现在来回想一下,我当时在犹豫什么呢?
1、 我当时看它是一家小保险公司发的保险产品,觉得不靠谱;
2、
不知道其实一部分保险产品是保本型的,想起网上说的关于保险的各种坑,怕掉入陷阱。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逐渐在研究保本型投资,此次借着课件的机会,也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一次总结。上面的第一个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保险法》有规定:
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这一条相当于用国家信誉在为寿险产品背书。
而关于第二条,保险产品的各种坑,我总结了六步法,用于避开保险产品的各种坑,找到流动性极佳的保本型保险。还有许多保本型投资,比如场内货基的三重套作等等。我还从@草帽路飞
那里学到了阿里巴巴招某宝和陆某所的套息模式,据他本人说,年化收益可达16%(具体方法还是问他本人吧)。
这里也要特别感谢长投网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他们邀请写课件,我也不会动脑筋去想这么多问题。我经常能收到一些忽悠型网站的私聊信息,比如邀你去当100块钱就能投的“基金经理”(收益分成),但实际上不仅这种“基金”不合法,平台本身都有跑路风险。幸好长投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它是一家做投资类在线课程的网站,只传授投资知识,绝不会荐股。我看到@david自由之路
也在那开了债券的课程,@银行螺丝钉 则开了指数投资的课程,听了下课程内容,觉得不错,不是忽悠型,这才放下心去做课程。
这次我的保本型投资课程,是以@银行螺丝钉
的课件作为标杆去做的。说实话我压力很大——因为一两百页的PPT要做得工整好看,不轻松。我以前做过一些讲座的PPT,20多页都要花4天时间去准备。谁知PPT还不是最难的,更难受的还在后头——那便是录音。我第一次录音花了一晚上,只录了5分钟。后来嗓音都哑了,直接就感冒了,一度耽误了课件上线节点。
为何说录音难?
1、如果写录音稿,差不多10分钟录音对应2000字。全部下来我要写4万多字的录音稿……等于写了小半本书。
2、如果不写录音稿,录音容易停顿,或者吐字不清。不算构思时间,5分钟录音我要全神贯注地录20分钟,然后听两遍(40分钟以上),慢慢修改和编辑润色。这几乎得花上一个小时——天那,谁会想到5分钟的录音要花1个小时?!
最后用早中晚加班模式,弄了一个月,终于大功告成。。。我昨天听了下,效果还不错,激情洋溢之余,保本型投资该讲的东东都讲清楚了。
课件到底怎么样?你也可以来听听我磁性的嗓音。里面介绍了什么情况下要做保本型投资,几种典型投资的三特性比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