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原创】关于战略新兴板你必须要知道的十件事

【注:本文根据《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新兴板的请示》整理解析,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非喜勿喷。】

1、战略新兴板是在注册制改革的大框架下,上交所为了吸引更多上市资源实施内部设立多层次交易板块的重要举措。换句话说,注册制不出来,战略新兴板就没有任何推出的可能。不过,如果注册制一经改革,那么战略新兴板会接踵而至,如同是一对连体婴儿。

2、战略新兴板定位于两类企业,一个是新兴产业企业一个是创新企业。新兴产业企业应属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有关文件明确的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他创新型企业的企业。要求保荐机构就上市申请人是否属于国家相关文件明确的新兴产业或创新特征明显发表专项意见;

3、战略新兴板定位于已跨越创业阶段、经过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设置比创业板相对更高的上市门槛,与创业板市场错位发展。这是新兴板理想中的一个定位,跟创业板市场错位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既然战略新兴板的上市门槛比创业板高,那么在投资者适当性规定方面就可以比创业板低。基本设计的思路是,满足下列条件的投资者就可以开通战略新兴板交易资格:①两年以上投资经验;②通过相关知识测试;③签署风险承诺书。

5、战略新兴板关注具有新型治理结构的企业,在法律框架内预留制度空间,欢迎红筹架构、VIE结构、双重股权架构等新型治理结构的公司回归国内、留在国内上市。光说预留了空间没有任何用处,你得用细则把这个空间规划好,而不是这里是个池子你们自己脱了衣服往里跳吧。

6、根据企业自愿原则,允许符合主板上市条件的新兴板上市公司转到主板上市。通过这种内部转板机制,打造企业蓝筹成长路径,也为跨市场转板积累经验,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原文,小兵只能呵呵,上交所主办的市盈率比战略新兴板的高出很多才会有人转板(可能吗?)。如果可能,那么久可能是战略新兴板的市盈率很低,那么这个版块还会有吸引力吗?

7、在注册制框架下,对申请在新兴版上市的企业单独排队。单独排队的问题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关心的是这个队怎么排?现在在证监会排队的排在前面还是跟后面申请的一起排队?小兵的观点和预期是:就算是战略新兴板推出了,那么也要给予现在排队的企业一段时间自我选择的缓冲期,等存货消化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接受新的申报,不然可能会出乱子。

8、在审核的差异性安排方面,对亏损企业加强反馈意见的针对性;对于特殊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指定专门的审核指引与信息披露指引,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关于亏损企业该关注什么问题,倒是可以向新三板审核人员请教一下,问题基本上是固定的,核心思路就是:你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不亏钱或者可以挣钱了?

9、最后两条,我们说财务指标的问题。关于战略新兴板的定位,具体到最核心的财务指标问题(这也是目前企业上市唯一一个定量的指标了)包括了四种情形:①营业记录短,但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如蚂蚁金融。②现金流较充足,但暂未达到一定盈利水平的企业,如大众点评。③盈利水平和经营性现金流水平较弱,但商业模式新颖、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企业,如爱奇艺。④盈利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或没有盈利或营业收入,但具备一定的资产规模,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如中国商用飞机。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四个上市条件是递进的关系的:要不是盈利能力强,盈利能力不行那就现金流好,现金流也不好那就需要商业模式新颖,如果都不行至少要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具体指标见后附的表格)

10、财务指标中不论是哪一套指标,那么最核心的一个指标都是市值这个指标,这个大家已经都能形成共识,现在关心的是市值这个指标怎么去确定?理论上可能会有这么几种方式:①对企业进行评估,根据专业评估机构的结果来确定市值。②如果有机构投资者投资,那么根据投资者评估的价值作为市值。③根据可比上市公司的市值修正之后作为公司的市值。④保荐机构或者发行人通过自己测算自我论证公司的市值规模。哪种方式都有可行性也都有很大的缺陷,至于怎么方式去实施还需要关注。

投行小兵于新盛大厦

2016/1/6

附:战略新兴板四套上市门槛指标(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复习一下)

细目

新兴板

适用企业范围

市值净利润收入

市值不少于2亿元;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1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损失。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就低者为计算依据。

适用于已稳定盈利,或营业记录短,但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如蚂蚁金融。

市值收入现金流

市值不少于10亿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亿元;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少于2000万元

适用于发展至一定规模、现金流较充足,但暂未达到一定盈利水平的企业,如大众点评等新型服务业企业。

市值收入

市值不少于15亿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亿元。

适用于盈利水平和经营性现金流水平较弱,但商业模式新颖、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企业,如爱奇艺等新兴媒体企业。

市值权益

市值不少于30亿元;最近一期末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

适用于盈利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或没有盈利或营业收入,但具备一定的资产规模,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如中国商用飞机。

 

粤ICP备15102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