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了四十年,不是为了老无所依

延迟退休政策,今年就要公开征求意见了。按照之前的方案,大概每年会延迟半岁。

这意味着,基本上85后的一代人,在65岁以后才能拿到退休养老金。

当然你也可以任性地提前辞职,而大多数选择工作到退休的人,工龄将超过40年。

身边很多人乍一听这消息,都竖起中指,可有些人觉得,多5年工作就可以多拿5年的薪酬,是赚了。

1.

我大致算了算,假如从25岁开始缴养老保险,65岁退休前工资1万元左右,按比较好的情况算,每月大约能拿到4000多元养老金;如果夫妻两状况差不多,退休后家庭月收入大概8000元左右。

有这样一个概念:用退休那一年的养老金/退休前一年的工资,如果高于70%,那么,生活可以维持之前的水准,若低于50%,退休后,生活会变得比以前拮据。

这样看来,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退休后,生活水准都会下降。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在还房贷,中年时,上有老下有小,即便有一些储蓄金,退休后大体上过得去,但肯定谈不上特别宽裕。

当我们老了,2050年的时候,平均1.3个年轻人将供养我们其中1个老人,压力只会更大。

所以,即使延迟退休,靠社保养老,仍然是一种很甜很天真的想法,当我们老了,能靠的人很少,可以提前准备的太多。

2.

前几天,和大家讨论了以房养老,很多人觉得,房产是一笔有增值空间的固定资产,应该留给子女;抵押给保险公司,今后卖掉的房款还要扣减各种保费、佣金,亏大了。

但其实,我们缴纳几十年的养老保险,加起来也有上百万了,这样一比较,和拿百万房产去抵押,以房养老,和用社保养老,得到的养老金也差不多。

而这几年,很多人理财的方式就是买房、买房、买房,房在很多人手里已经不是稀缺资产了,而是过剩资产,大家把房当黄金一样囤起来,抗通胀,留着保值。

未来,我们大多数人手中都不会缺房,那当我们老了,子女各自成家、无欲无求的时候,为何不把“保值”的房产变现,作为养老工具,增加晚年收入呢?

我觉得,只有把房子变现的时候,才是真正发挥了它的价值,否则每一套房都像是一只未出手的股票。

在欧美,以房养老已经非常盛行,有个重要原因是遗产税,子女继承房产成本太高,父母以房养老反而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之后卖掉房产的钱再给子女继承,一举两得。

而在中国,未来,我们大多数人手里都不会缺房,未来房产税也会“义无所顾”的推下去,可能在我们退休时,还有很多针对个人财产的税费,打着各种旗号推行出来。

不只是政府盯着我们这些囤起来的房,以后,围绕房产的各种养老配套服务,会慢慢丰富起来,各种机构会加入,完善这个生态,形成良性的循环。

我们奋斗了四十年,买房——卖房——买房——囤房,当一套房子从家的概念变为期货的概念后,在合适的时机,就把它拿出去交易吧。

如果想环游世界,就把房卖掉;如果想宽裕地生活,就把房变现。

如果问以房养老究竟划不划算,我觉得,这就像在讨论“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还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钱没了”。

两种境遇,哪种效果更尴尬?

{越女读财}微信公众号:ynducai

欢迎关注,感受金钱最大的善意。

转载请注明:越女事务所 我奋斗了四十年,不是为了老无所依

《我奋斗了四十年,不是为了老无所依》有1条评论

  1. 以房养老不会是一个好的决策,因为如果大部分人手里有房,房价无论是租还是卖价格不会高,
    而房子不稀缺,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一点的,我要说的是至今为止,房子依然稀缺,因为工资和房租不成正比。
    中国人口太多,地方不够大,房子囤积,只会让大多数人没房子

评论已关闭。

粤ICP备15102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