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为止,工作整整两年了。
前天,一位刚刚毕业的学弟问我,他还没来得及怎么准备就要步入社会了,有些不知所措。回忆自己曾经的经历,我告诉他,感同身受,不过一切都会过渡得自然而然,不必担心。
2014年7月,第一次来到厦门。当飞机正盘旋在鹭岛上空时,透过舷窗,俯瞰着夜色中的车水马龙,不禁在想:“如今没了学校的庇护,要在这里开启一段崭新但却又陌生的旅程,我该如何应对?”曾经在我的意识中,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职业人应该是一段相对艰辛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跳崖式的突变,理想化的乌托邦和现实存在的交融必然引起强烈的落差。
然而,事实是这种转变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生硬。
入职的第一天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一个个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面对未知的未来,略显局促,不过当大家聚集在偌大的会议厅彼此相视的时候,心里不由得倍感慰藉,这说明在以后的日子里你的周围将会有很多同龄人的陪伴,大家一起面对,一起成长,彼此照应。
情况也是如此,没过多久大家已经称兄道弟了,接下来我们一起上课、培训、聊天、说笑。闲暇时,志趣相投的朋友结成一个小圈子,或去篮球场打个篮球,或绕环岛路来个骑行,或到海边拍几张照片,大家一起探讨着热爱的事情,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心情,这一切与明媚的校园生活又有什么两样?就是在这种温和的环境中我们慢慢适应,渐渐转变,这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蜕变,就像蝴蝶脱蛹一般。
白驹过隙,两年后的今天,首先要感谢公司,是她为我们创造了一条角色转变的缓冲带,抵挡了社会的来势汹汹。
因此在文章的开头我告诉那位学弟:一切都会过渡得自然而然,不必担心。就是这样。
现在自己已然成为了一名职业人,但是在很多方面依旧生涩。不过这些我并不担心,因为周围的人、发生的事、所见、所闻、所感,正在源源不断地促进着我的成长,我发觉,与其说绞尽脑汁去领悟书本上的道理,倒不如多思考一些身边的人与事。
工作的过程中,我见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对待同一种工作他们有不同的态度,而我们,则需要有鉴别与取舍的能力,正能量无疑会促进我们的成长,当然负面性的东西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
有次跟一位师兄闲聊,他说:不管你工资拿的或高或低,心情或好或糟,平时吊儿郎当与否,只要拿起工卡站在飞机跟前,你就得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负责任,这是做我们这份工作最起码的原则与底线!
的确,对待工作我们必须是认真的,这无关乎技能的生熟,无关乎工龄的长短,这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一项最起码的素养。之前看过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对比和汲取中,我感动于孙少平对待工作的那份热爱、执着与认真。与其说工作是一个谋生的渠道,我更愿意说它是充实生活最好的方式,即使有时候你会感到无聊或者厌倦。
尊重并做好自己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同样,我也要感恩于这两年来在职业的道路上给予我指导的人。
刚开始授权做工作时,师父总是站在我的身旁,他悉心指导着我的每一项工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有时下班坐在车里,他突然想起某项工作的要点来,便让我拿出小本来赶紧记一下。这种毫无保留的传授,让我着实感激。我明白,当自己步入社会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有那个义务必须去教会你一切,如果有这么一个愿意指导你的人,在倍感幸运的同时唯有感激!
早上,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
“2014.07.19——2016.07.19,转眼间,工作两年了。14年毕业时,恩师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出去了,不管在哪里,干什么,都要记得:‘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常感相识之缘,常忆朋友之情。’记着呢,怎敢忘记!”
结果老师看到动态之后立马回复我:懂得付出,懂得坚持,结果一定如你所愿!
感谢学生时期的老师,感谢工作之后的老师!
从入职到现在,两年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开始,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正如那条动态下好友的评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共勉!
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