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种说法,深入研究不如不研究,按照低市盈率市净率买最好,窃不以为然。
过去30年我们的制造业产能处于持续提高的阶段,这中间只要出现低谷,买入就能翻身,因为那时是真周期,但是08年以后,许多行业产能可能见历史大顶,以前这种简单方法可能失效。
如果方法正确,知道多一些总好于知道少一些,关键是方法要正确。
当然,按照低估值买入的方法没问题,大概率跑赢指数,但否定公司研究,有类似读书无用论之嫌。
研究公司有个巨大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行业和公司越来越多,对事实的了解越来越符合事实,这种优势只会累加,年纪越大越有优势。 而交易股票的巨大劣势正好相反:交易来交易去,并没有什么进步,随着年纪增大,年轻人的交易胆量比你更大。
分析公司是最“难”的一条路,我们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起码经过16年教育后再经过10000小时实践训练,而大家希望几年就成为投资专家是不现实的,试错纠正再试错,然而多数人还是要被淘汰的,因为这个行业对个性有要求,不理性的人都会被淘汰。
捡烟头这个方法也需要分析公司,并不简单,捡烟头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巴菲特买的烟头:百货公司、棉布商店、伯克希尔都不能称为成功的案例,其它人捡烟头失败的只会更多。施洛斯也分析公司,只是分析角度不同。